我是國立地名大學非相關科系畢業,對於人事法律與行政領域完全陌生,沒有相關背景或經驗。我是在大四下學期開始準備考試,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上榜,能有一個穩定的公職工作。
113年1月,決定投入人事行政的考試。那時還是大四學生,學校課業還沒結束,而且補習班面授課也已經過半,所以都是在志光數位學院補課看影帶。這幾個月的課程讓我初步建立印象,也算是奠定基礎,不過觀念仍舊很模糊,背誦、記憶也不夠熟悉,這年7月的高普考成績並不理想。這也讓我意識到,視訊課程需要更自律、更有規劃,但我是讀書有惰性的人,因此更積極的面授課,當面與老師問問題、互動的上課模式可能更適合我。
所以113年9月放榜後,回到補習班,認真上每一堂面授課,向老師問問題,並每周寫申論題給老師批改。由於前半年已經有基礎,所以不需要再從頭開始,而是能將時間用在釐清不懂的地方,並加深已理解的知識。其中,行政法是我一開始最頭痛的科目,但在反覆學習過程中,慢慢轉變成為我最喜歡的科目。當時有三位行政法老師可選,我最初選擇的老師並不符合申論導向,因此額外購買了子雲(劉逸中)老師的課程。子雲(劉逸中)老師利用架構圖,把繁瑣的法條、釋字、實務案例與理論清楚整理,讓我能快速抓住重點,並且透過申論導向的教學,理解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具體答案。加上老師的申論解題書,讓我有了明確的練習方向,更知道申論的寫作方法。另外一位對我幫助很大的老師是公共人力資源的凌襄(劉奕宏)老師,老師是一位知識淵博但平易近人好相處的老師,上課總是化繁為簡,將複雜的理論用口語化的方式表達、整理架構,讓我們複習的時候只需要閱讀筆記就足夠了,另外老師每節都會批改論題,並給予我們申論的書寫方向、一對一的給予意見,耐心而詳盡。
114年1月至3月,我進入了密集整理的階段。這段期間都在消化課程內容,將其濃縮成簡單扼要的筆記,並反覆背誦。除了行政學和行政法的選擇題練習,我還利用解惑王及課堂機會不斷發問,把模糊的地方釐清。這段時間雖然枯燥,但也讓我逐漸掌握系統化的讀書方法,並整理出考前3-4個月需讀熟、精熟的重點。
114年4月至6月,我報名奪榜特訓班。這可以說是上榜的關鍵衝刺期。因為自己讀書時常會出現惰性,難以長時間維持專注,加上身邊朋友的邀約,讓我覺得自己需要一個外部環境來督促自己。奪榜特訓班每天固定安排 50 題選擇或 2 題申論的測驗,不僅要求我們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答題,還能模擬實際考場壓力。過去我是寫字偏慢、偏刻字那種人,但因為這段時間的磨練,讓我能在25-30分鐘內寫滿1.8頁,且字體還算可以,增進了申論答題的速度,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突破。此外,奪榜特訓班還有每月一次的全國模擬考,讓我能清楚掌握自己的落點,及仍需加強的範圍,也真實體驗考試的節奏與疲憊程度,進一步了解實際考場所需的寫作速度與專注精力。
奪榜特訓班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和老師面對面交流。行政法老師在考前為大家整理的法條、釋字與答題架構內容充實,幾乎精準命中今年考題,讓我在考場上寫得非常開心,而且老師考前一直鼓勵我們,讓我們越來越有信心。行政學的王濬(汪正洋)老師常常以故事方式講解理論,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課堂氣氛輕鬆卻不失深度,並且對於我們提出的問題總是耐心解答。考銓老師都會利用實務案例,幫助我們連結公務員法的條文與現實情境,也會批改申論題指導我們如何修正文筆和答題架構。
在這段期間,我從老師身上獲益良多,也常和奪榜特訓班的同學討論不同的想法,學習彼此的讀書方式、思考角度,修正自己的不足。這樣的互動讓我更能跳脫單一思維,理解到考試答題並非死記,而是要靈活運用知識。雖然奪榜特訓班的費用讓人卻步,但我總提醒自己:要把補習班的冷氣、座位、考卷、老師、資源、以及同學都發揮到極致,讓這筆花費物超所值。畢竟,考上後第一個月的薪水就能回本,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
考試準備是長期抗戰,一定要注意身心平衡,我每周都會上健身房運動2-3次,但是運動的強度不能太大,否則會影響隔天讀書的效率,在不想讀書的時候,也會和家人出去走走、旅遊,呼吸新鮮空氣、接觸陽光和大自然,對身心健康都是有幫助的。另外,我也經常到廟宇尋求精神寄託,祈求眾神明的加持與保佑,讓忐忑的心情得以安定。
最後,感謝志光/學儒的各項資源、我的父母、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勵,感謝文昌帝君等眾神明的加持,讓我能在114年高普考雙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