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就讀的是中國語文學系,自己對於系上的課程其實是有興趣的,也完全不後悔自己讀了四年的中文系,但是,我自己對於撰寫研究論文有一股莫名的恐懼,所以大三快結束的時候,就決定暫時先不直接繼續攻讀研究所;再加上自己對教職完全沒興趣,因此也沒修習教育學程。
雖然說剛畢業的新鮮人,只要願意做,一定會有份工作可以做,但由於自己是屬於保守的個性,也不想做跟大學所學相差太遠的工作,因此就暗忖著,或許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考考看公務人員,因此升上大學四年級的自己就訂下了這個目標。因此,我大四的生活可以說是「雙棲動物」,我一邊修習大四僅剩的幾堂必修課和完成畢業製作,一邊透過網路學習國考的課程。
最後,很可惜的是六月畢業的我沒能在七月的高普考上榜,但這還算在我的預料範圍內(課跟題目真的都來不及顧好啊~),所以我決定再戰年底的地方特考三等。
誠如我前面自述的狀況,由於我在學校還有課程必須兼顧,所以我選擇「線上課程」,這種彈性學習的方式來學習。我一開始有先行試用過上課的網站,覺得介面清晰,並且能使用順手,所以就毅然決然選擇超級函授。
老師的綱表惠我良多,教學深入淺出,不會很死板的照著教科書的鋪排去上,而是會跳著上(跟考試的理解先後順序與重要程度有關),老師十足地照顧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老師總在開始講解前抄一大面的板書,而他經體系化、架構話的筆記讓我可以快速掌握重點,非常適合像我這種從來沒接觸過法律的人,會考的法條幾乎都會一一帶過,而且會清楚標示出哪些概念考的是申論題,哪些概念考的是選擇題(最重要的還是會勾選出「超級考點」),讓同學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會準備錯方向、用錯力。
韋伯(吳宗翰)老師在上課時,常會結合當下發生的時事,以及提點同學在準備考試時應該具備的心態,也很清楚學生在什麼地方可能會有挫折感(每次我坐在電腦前都覺得韋伯(吳宗翰)老師實在是太懂學生了吧),我相信這與老師的學經歷脫不了關係。我認為韋伯(吳宗翰)老師是一位讓考生能感染到「危機感」的老師(跟老師的教學風格有關,他總不斷督促考生到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每次上課上到快「麻木」的時候,聽到韋伯(吳宗翰)老師的聲音都不禁讓我「提心吊膽」起來,哈哈!
張楚(李明寰)老師的教學注重融會貫通,常常會把理論用「推導」的介紹給同學聽,讓抽象的學科感覺不再那麼需要死記硬背,而且上課時還會帶入行政學、政治學的內容,不斷地反覆提醒同學各科目之間的概念是相通的,因此,讓我上公共政策的同時也能複習到其他科目。
我在題庫班中,除了可以快速掌握科目重點之外,老師也會直接帶題目解題,這能很好地補足正課帶題量的不足,此課程能讓我能夠在龐大且令人感到茫然的考題之海中找到一塊浮木,不得不說,申論題要背的東西以及要記憶的概念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很依賴題庫班替我猜題、找考點。讓我在複習階段,上題庫班課程的過程中,對各個概念間產生連結,並加以回憶,所以這次的申論題才能發揮得比想像中還好。題庫班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
套用一句所有老師應該都說過的話:「國考是一場馬拉松」,言下之意,要件就是需要具備如堅持、使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配速、穩定心態等,於此,我也想特別強調「複習」的重要性。
人的大腦真的沒有辦法看一次就記住,相信大家都看過「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吧!這可是有科學根據的,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善用複習筆記來對抗健忘的大腦,穩固知識!
希望準備這場硬仗的考生們都可以取得考試與生活的平衡(弦外之音就是…人生不是只有考試),保持平穩的心情與作息也是很重要的唷!
我相信「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最後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人生裡沒有失敗,我們只不過是在往成功前進。」我想傳遞這份正向的能量,給所有看到這邊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