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大學是讀化學系,研究所則就讀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剛開始時對植物與分子生物學是完全陌生的,所幸在指導教授的帶領下,逐步進入這個領域並建立相關知識與研究能力,畢業後做過許多份工作,但生科相關的職缺不多且薪水相對較低,因此,在工作的同時,我一直持續準備高考,我選擇超級函授課程來幫助我備考,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學習時間自由,可依個人時間安排進度,適合需要兼顧工作的人。
作文部分可以多參考他人的寫作方式,以提升寫作技巧,憲法的部分建議多一點準備,畢竟法學緒論範圍廣泛,無法完全記住所有內容。透過刷題來提升答題手感。
這門科目主要就是把一些重點記熟,如植物賀爾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3、C4、CAM的比較、較常考的就是植物逆境,逆境分成各種形式但寫的邏輯其實大同小異,我覺得比較困難的大概就是二次代謝物的部分與信號傳遞途徑,如果沒背考出來就是零分,這邊可能要下一些功夫,偶而也會考專有名詞英翻中,我是有專門整理起來,考前一個禮拜會特別看一下,不用特別背單字只需要看到且反應出對應的中文即可。
作物學的準備,我主要參考補習班講義,另外也會透過 YouTube 觀看相關影片,許多人會分享作物的栽培技巧,這對學習相當有幫助。建議先熟記考試中常見的主要作物,例如水稻與茶葉,之後再準備較特殊的作物。此外,可以多參考農改場與農試所的文章,了解政府近年來推廣的作物,這些都有可能成為考題。
土壤學的準備,我主要參考補習班的講義,內容已經相當完整,足夠應付考試。學習時,應先釐清土壤的物理與化學性質,並熟記十二土綱及其土壤特性。接下來,建議多加練習近十年的考古題,熟悉題型與答題方式,應該能獲得不錯的分數。
這一科,我覺得吳迪(吳文智)老師教得很好讓統計很爛的我也可以考到不錯的分數,基本上只要掌握計算的觀念每種設計其實都只有些微不同而已公式沒有想像中難背,有多餘的時間再去讀一些比較特殊的考題。
育種學是我覺得相對困難且難拿分的一門科目,學習作物育種學時,應先掌握基礎遺傳學與育種原理,理解作物遺傳變異的來源、選拔方法及雜交技術。由於課程涵蓋許多技術細節,如純系選拔、回交、誘變育種及分子標誌輔助育種,建議以流程圖整理不同育種方法的步驟與應用,幫助記憶。透過比較各種育種技術的優缺點,例如雜種優勢的應用、單倍體技術的效率提升等,可加深理解並靈活應對考試題型。
準備國考是一段漫長且孤獨的旅程,在這條路上,難免會感到疲憊與挫折,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然而,成功往往屬於那些願意持之以恆、不輕言放棄的人。只要穩紮穩打,建立良好的讀書計畫,一步步累積實力,最終一定能迎來開花結果的時刻。近年來,公職考試的錄取率逐漸提升,代表機會越來越多,只要努力堅持下去,終將能夠實現理想。希望每位正在奮鬥的考生,都能保持信心與毅力,調適心態,穩定發揮,最終順利金榜題名,迎接美好的未來!